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思想周刊 | 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要聚焦核心功能系统重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7: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指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切实发挥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中的作用,推动国资国企更好履行战略使命,发挥其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发挥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突出科技创新,厚植国企资源组织优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立足重庆产业基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基础研究占比,健全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完善推广市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刚性增长机制,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推动创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跃升。二是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发挥国企市场需求、集成创新与组织平台优势,着力构建创新联合体。一方面,强化平台牵引,构筑西部科创高地。紧抓西部(重庆)科学城与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机遇,牵头或参与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协作,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领域,开展有组织的联合攻关。另一方面,融通产业生态,激发集群创新活力。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深化市属国企与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企”联动发展机制,重点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技术牵引和成果转化支持,健全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效率。三是培育战略科技人才队伍。要扛实引才聚才主体责任,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梯次衔接、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推动市属国企率先落实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落细落实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

发挥国有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服务重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要以战略重组深化“瘦身健体”、以专业整合明确“主责主业”,加快处置盘活存量资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腾挪空间,深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驱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跃升。加速复制推广重庆高速桥梁监测平台、机场跨座式单轨系统等标杆项目的成熟经验,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庆优势产业领域,着力培育孵化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新一代智能化标杆项目。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力度。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高效引导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配置,破解早期投入瓶颈。持续做强做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努力成为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孵化器、加速器。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服务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需求,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筑牢安全底线,切实发挥好“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要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协同民营资本维护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当好产业链链长,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发挥国有企业的安全支撑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城市治理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一是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攻坚页岩气增储上产,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韧性智能电网。加强锰、锶等战略矿产勘探储备与高效利用,精准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关键材料需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安全。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庆作为国家重要枢纽节点的定位,强化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空枢纽等关键通道的智能化建设和安全运行维护,提升基础设施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基础设施安全的守护者,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三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使其成为应急保障的突击队,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袁雅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

原稿点击>>思想周刊 | 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要聚焦核心功能系统重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