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通讯员 余倩
“我能看清墙上的字了!”76岁的齐爹在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揭开纱布时,声音里难掩激动。
这位被强直性脊柱炎禁锢在轮椅上两年的老人,终于通过一场高难度的白内障手术,重新找回了清晰的世界。
双重困境:“强直”+白内障
家住岳阳楼区的齐爹,两年前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的僵硬畸形,让他从拄拐行走逐渐退守到轮椅,而更沉重的打击来自视力的急剧衰退。“右眼早就看不清了,左眼这两年也越来越模糊,连吃饭夹菜都费劲。”齐爹回忆道。
门诊检查结果显示,齐爹左眼患有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核坚硬如石,右眼则因视神经萎缩而近乎失明。
“过熟期白内障就像一颗‘炸弹’,不仅会导致视力骤降,还可能引发葡萄膜炎、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爱尔眼科岳阳地区总院长毛安真称。更棘手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躯体强直,让他连基本的平躺都无法实现——这恰恰是白内障手术最基础的体位要求。
极限操作:多人托举的手术台奇迹
“普通白内障手术10分钟就能完成,但齐爹的情况需要整个团队重新设计流程。”在术前评估会上,医护团队面临三重挑战:体位固定、硬核白内障处理、并发症预防。
手术当天,3名护士先将厚厚的软垫堆叠在手术床尾,形成特殊的支撑斜面,小心翼翼地将齐爹的双腿架在上面,勉强实现近似平躺的体位。
术中,2位护士全程保持半蹲姿势,分别扶住患者的肩部和腰部,确保头部纹丝不动。
毛安真则专注应对过熟期白内障的“硬核”挑战:通过微小切口将超声乳化探头精准送入眼内,以低于常规参数的能量逐步消融坚硬的晶状体核,同时实时监测眼压变化,避免玻璃体脱出。整个过程比常规手术耗时增加了近3倍。
重获光明:技术与仁心的双向奔赴
术后第一天拆纱布,当齐爹清晰报出视力表上0.25的视标时,病房里响起了掌声。这个数字对常人或许微不足道,但对曾经只能看见眼前模糊人影的老人而言,意味着能独立吃饭、看清家人的面容,甚至在轮椅上欣赏窗外的绿意。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既尊重疾病的特殊性,又不放弃技术的可能性。”毛安真表示,强直性脊柱炎并非白内障手术的禁忌症,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团队协作,同样能获得良好预后。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数据显示,近3年已为23名特殊体位患者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年龄最大的105岁,最小的38岁。
如今,齐爹每天都会坐在窗边晒太阳,看着楼下穿梭的人群。这场跨越体位障碍的手术,不仅让他重见光明,更让他重拾对生活的期待。
正如老人所说:“眼睛亮了,日子也就有了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