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病住院必须跑去县城,现在住院在家门口就可以,对我们来说省钱又省心”。近日,在龙里县龙山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里,正在接受治疗的群众杨爷爷感慨道。
近年来,龙里县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乡镇住院服务能力建设,辖区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住院医疗服务,真正打通农村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让农村群众更有“医”靠。

草原卫生院医生正在开展医学检验工作
走进龙山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宽敞明亮的病房内摆放着2张标准化病床,医生正在给患者进行诊疗。住院部投入使用,让“家门口”医疗服务再提升,就医条件再升级。
“我们住院部是3月1日开始投入使用,3月10日迎来了第一位病人。目前,我们对辖区内可以住院的病人已经有9位完成了住院,已经健康地出院了。”龙里县草原卫生院院长范宇介绍。

标准化病床
据了解,龙山镇草原社区总人口10204人,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处于高寒地带,早晚温差大,群众小病、常见病多发。虽然草原卫生院能解决群众门诊就医问题,但是想住院治疗还是要到县城才能实现。
为解决这一难题,龙山镇中心卫生院积极整合辖区资源,自筹资金70余万元,利用草原社区闲置校舍翻修,将住院部设置在草原卫生院,建成能编制20张床位的住院部,配备6医6护专业医护团队,为当地患者提供住院诊疗服务。

草原卫生院医生正在给患者进行检查
“目前,我们设置有DR、B超、心电图、医学检验、中医等医疗设施,能满足常见病的诊治需求,更好地解决患者住院难题,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保障,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龙里县龙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贤红说。
52岁的杨书贵是住院诊疗的第一位患者。前不久,因身患支气管肺炎到医院就诊治疗,康复出院的他又来到卫生院复查。
“住了七天院,报销下来花了300多元,比去县城节省钱,不用路费、生活费,也不耽误孩子上班,几头节约,有个住院部还是方便。”杨书贵满意地说。

龙里县人民医院医生到龙山镇中心卫生院指导会诊
在过去,草原社区群众生病需要住院,只能往返县城进行诊疗,现在住院部就设置在“家门口”,群众不用再奔波二十多公里去县城住院,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省钱又省心。
“在这里住院离家近,随时可以回家,报销比例也要比县城高,对我们老百姓好,对一老一小更好。”当地群众冉燕高兴地说。
住院部建成使用,草原社区群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社区)、康复在基层”的美好愿景,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是80%,如果去县城就只报销75%,算上车费、生活费,普通住院比去县城能节约至少400块钱。”范宇表示。

龙山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
从解决“看病远”到解决“看病贵”,这是龙里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龙里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以“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康复回乡镇”为目标,不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在乡镇卫生室建设住院病房。
“成立住院部最大的变化就是整合了龙山片区三家卫生院的资源,让我们更加规范化,保障了群众就诊。在后期,我们会加入一些中医的诊疗元素,让治疗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让病人得到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范宇说。

医生正在给患者进行诊疗
住院部建好了,如何保障诊疗质量,让老百姓愿意留在基层看病?近年来,龙里县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50多个行政村建设数字化分级诊疗,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同时,该县医共体总院创新医疗资源下沉、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定期下乡指导等,不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龙山镇中心卫生院一角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医共体的建设,帮助乡镇卫生院组建住院部、中医馆等,通过联合门诊中心药房等形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愿意留在村(社区)就近看病,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医疗服务先行,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龙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春江说。
截至目前,龙里县已在龙山镇、洗马镇等4个镇(街道)建成住院部,群众“家门口”住院真正成为现实。
通讯员 张登艳 刘匀龙 汪月明
编辑 陈杨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