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90后夫妻田间地头书写创业答卷:从“赔光家底”到“土里生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6:13:00    

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8月10日清晨六点,长沙县安沙镇的紫慧葡萄园里已响起簌簌声。谌紫慧正麻利地剪下一串串巨峰葡萄,丈夫周雷则在一旁分装打包,汗水浸透T恤。这个盛夏,60多亩葡萄园迎来丰收季,每天前来采摘的回头客络绎不绝,夫妻俩脸上的笑容比葡萄更甜。谁能想到,10年前,这对90后夫妻放弃高薪工作,在这片土地上曾因一场洪水损失50多万元,差点一蹶不振。

从“赔光家底”到“土里生金”,90后夫妻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铁了心要圆“田园梦”

“放着好好的班不上,去当农民?”

故事的起点,是大学宿舍里的一次偶然连线。1994年出生的长沙妹子谌紫慧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1992年出生的湘阴小伙周雷,相似的成长背景让两个年轻人越聊越投机。毕业后,谌紫慧进入金融服务行业,周雷则成为一名IT技术员,在长沙这座城市里,两人从网友变成恋人,再步入婚姻殿堂,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过着安稳的都市生活。

果园里挂满了丰收的果实。

“我俩每次路过郊区的果园,总觉得那才是想要的生活。”家住雨花区的谌紫慧说,2014年一次周末采摘,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和农户脸上的淳朴笑容,她和丈夫同时动了辞职创业的念头。这个决定在当时掀起不小的波澜,双方父母起初坚决反对,“放着好好的班不上,去当农民?”朋友也觉得他们“脑子发热”。

但这对年轻人铁了心要圆“田园梦”。2015年,在谌紫慧父母的支持下,他们在安沙镇流转了130多亩土地,东拼西凑加上积蓄,投入近百万元种起了葡萄、草莓和火龙果。“第一次拿起锄头时,手心都磨出了泡。”周雷笑着回忆,曾经敲代码的手,学着修枝、疏果、施肥,每天累得倒头就睡,却觉得浑身是劲。

客人在夫妻俩的葡萄园里摘果打卡。

洪水冲垮果园

“我们认输了,才真的一无所有”

创业的甜蜜没持续多久,考验就接踵而至。2017年7月,长沙遭遇特大暴雨,连续几天的强降雨让已进入采摘期的果园成了一片泽国。“眼睁睁看着洪水漫过果园,心如刀割。”谌紫慧至今记得那个夜晚,只能看着自己的辛劳成果付诸东流。

洪水退去后,果园一片狼藉:淹死的果树、冲毁的大棚,核算损失时,周雷拿着计算器的手止不住发抖——整整50多万元。那是他们全部的家当,还欠着亲戚朋友的借款。“要不,我们回去上班吧?”周雷第一次向妻子提出放弃,声音里满是疲惫和沮丧。

来采摘的大都是回头客。

谌紫慧红着眼眶却摇了摇头:“我们认输了,才真的一无所有。”第二天,她拉着丈夫挨家挨户拜访债主,说明情况并承诺还款计划。债主们看着这对浑身是泥却眼神坚定的年轻人,有人主动说“钱不急,你们先复产”。

那段日子,夫妻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天不亮就下地清理淤泥、抢救果树,晚上研究复产到深夜。谌紫慧学会了看天气预报调整大棚通风,周雷则成了“土专家”,摸索出适合本地土壤的有机肥配方。“最难的时候,兜里只剩几百块钱,买完农资连吃饭钱都要算着花。”谌紫慧说是彼此的支撑让他们没垮掉,他累得坐在田埂上哭,我就给他打气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要人在,一切都会好转。

谌紫慧和周雷用汗水浇灌创业梦想,让“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老话,结出了最甜的果。

汗水浇灌甜蜜事业

“累,但心里甜”

靠着一股子韧劲,果园在灾后第二年就有了起色。他们吸取教训,给果园挖了更深的排水沟,引进高品质果种,还注册了“紫慧农庄”。为了打响名气,谌紫慧带着水果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周雷则在外找客户、跑销售。

渐渐地,他们的10多个品种的葡萄因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口感好、甜度高积累了口碑,每到采摘季,老顾客带着新顾客纷至沓来。“这对小夫妻实在,果子好,价格也公道。”家住长沙市区的刘女士是常客,每年夏天都要带家人来摘两篮。

10年打拼,当初的130亩荒地变成了丰产园,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添置了农机设备,带动周边80多名农民就业。谌紫慧晒黑了,手上添了老茧,却比当年穿职业装时更有神采;周雷话不多,谈起果树栽培却头头是道。

果园迎来丰收季。

“累吗?”记者问谌紫慧。“累,但心里甜。”谌紫慧望向满园硕果说,创业的艰辛教会我们,幸福不是写字楼里的空调房,是亲手种下的种子结出的果。从都市白领到新农人,这对90后夫妻用10年时光证明:青春的价值,从来不止一种书写方式。

在希望的田野上,谌紫慧和周雷用汗水浇灌梦想,让“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老话,结出了最甜的果。

10多个品种的葡萄陆续成熟。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