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融入中原农谷创新体系!郏县红牛产学研融合跑出振兴加速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2:4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张鸿雨

8月9日,走进位于郏县堂街镇李楼村的郏县红牛研究院现代化牛舍,佩戴耳标的红牛毛色如缎,体态健硕,或卧着反刍,或悠闲散步。

作为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中唯一以县名冠名的珍稀地方良种,郏县红牛经过几千年的选育优化,如今已成为高端雪花肉牛产业的优良品种资源。“郏县红牛品质优异,与秦川牛相当,其雪花牛肉更具特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如此评价。

近年来,在党中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指引下,郏县联合曹兵海教授团队聚焦种业创新核心,于2022年7月成立郏县红牛研究院;2024年7月25日,神农种业实验室肉牛研究基地在此揭牌,标志着郏县红牛研究院全面融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此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不断派来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传经送宝”,为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学用两相宜,来之前我们对郏县红牛了解不多,来之后通过多次实验、分析,发现它的市场前景特别好,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留在这里。”河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韩依菲说。

郏县红牛研究院成立以来捷报频传:建成组织库、细胞库等“五位一体”种质资源体系,首轮胚胎试验为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铺平道路,成功申报神农种业实验室协同创新项目及农业农村部标准修订项目……神农种业实验室肉牛研究基地成立之前,曹兵海教授团队就已完成600余头种母牛性能测定,制作冻卵700余枚,实施胚胎移植10例,为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奠定了基础。

科研数据显示,郏县红牛高档育肥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高达26.8%,远超西门塔尔牛的5%,且共轭亚油酸、EPA、DHA等健康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数倍于普通牛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共同印证其卓越品质。

“高端产品在上海市场很受热捧。”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岐说。

科技落地的脉动在研究院内处处可感。郏县红牛科技小院,这个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六方共建的平台,成为连接实验室与养殖场的枢纽。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师生坚守养殖一线,为养殖户(企业)想办法、出实招、解难题,用科学方法提高养殖效率。“目前,我们主要进行郏县红牛的生产性能测定、系谱档案整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测定、母牛发情诊断、妊娠诊断、人工授精及小公牛去势等实践工作。”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讲师、博士张天留说。

“我们以前都是依据老经验喂牛、配种,现在跟着来科技小院的大学生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通过取样观察,新方法养出来的牛精气神就是足,毛色鲜亮,看着它们一天天地健康成长,我们成就感十足。”饲养员李巧蕊笑着说。

郏县始终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0亿多元,建成规模养殖场98个(含2个万头基地),发展养殖主体1300余户,初步形成集研发育种、饲养、屠宰、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