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实习生 姚媛媛
五月中旬的康定贡嘎山镇,寒意依旧凛冽。从贡嘎山派出所出发,最快50分钟能到达子梅垭口。山路崎岖蜿蜒,车辆驶过,尘土飞扬。道路一侧紧挨着悬崖峭壁,“最害怕的就是跟游客车辆发生碰撞。”贡嘎山派出所所长邓珠告诉记者,这条通往子梅垭口的唯一道路,贡嘎山派出所的民警们每周至少往返三次。而五月雪山解封后,大量游客涌入,他们的工作任务量更是成倍增加。

救援队开展雪域救援
据了解,贡嘎山派出所是康定市公安局最偏远的派出所之一,直到2016年底才正式通电。其辖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余人,所内共有11名民辅警。
贡嘎山海拔7508.9米,作为四川省的最高峰,素有“蜀山之王”的美誉,群峰连绵、雪山巍峨,壮丽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贡嘎山派出所也因此肩负起守护贡嘎雪山的重任,服务游客、开展雪山救援、维护辖区治安,是民警们日常的工作核心。
雪山救援
队员曾徒步10小时 救援9名失联人员
每年5月至12月初的旅游旺季,派出所的工作便进入“白热化”阶段。车辆爆胎、游客高原反应、迷路等突发状况不断。而最为棘手且危险的,当属前往高海拔区域,救援徒步失联或高反严重的游客。装备不足、山区积雪深厚、信号中断······这些游客所遭遇的风险,同样也是民警们在救援途中必须直面的威胁。

救援队开展雪域救援
5月2日中午,贡嘎山派出所接到一起紧急报警:9名游客在金银山失联。救援队伍立即从海拔1900米的驻地出发,开启了长达10个小时、跋涉20多公里的徒步救援。山上积雪深及膝盖,救援队多次遭遇滑坠险情,险些被冲沟吞没。直到晚上11点多,在海拔4900米处的C1营地,找到了失联人员。
当时,部分失联人员已出现明显的高反症状。救援队进行了警示教育,游客们深刻意识到危险,承诺第二天一早下山。当晚,救援队在附近村民的牛棚中稍作休息,第二天将游客安全护送下山。

救援队在救援中
然而,并非每次救援都能如此幸运。很多时候,民警们争分夺秒赶赴现场,却发现,人已经不幸遇难。“到达现场后,我们会先进行初步勘查,仔细检查遇难者是否存在外伤,排除他杀和意外的可能性。”邓珠说。之后,救援队再一步步将遗体运送至山脚下公路处。“逝者为大,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持续了三天,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救援队只能抓雪解渴、充饥。
化解纠纷
巧解采挖虫草、松茸边界难题
在贡嘎山派出所辖区,采挖松茸和虫草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过去,每年4月中旬至6月的虫草、松茸采挖旺季,村与村之间常因采挖界限不清导致纠纷。
近年来,贡嘎山派出所民警在采挖季来临前,深入各村开展法治宣讲,用真实案例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老百姓很认可我们的工作,愿意看我们制作的安全宣传片。”邓珠告诉记者,同时,每个村落都组建了巡逻队,派出所民警定期对巡逻人员进行培训。“巡逻时发现越界采挖,不要冲动,先录像,尽量好言相劝,劝不住就交给派出所处理。”邓珠叮嘱道。

村民在“隔离带”偷挖虫草
针对易产生纠纷的区域,各村巡逻队、当地政府和派出所民警共同协商,划定“隔离带”,禁止双方在争议区域采挖,并组建联合巡逻队加强监管。此外,每年虫草采挖季,贡嘎山派出所还会与邻县乡政府和派出所签订“边际协议”。“这个方法效果还可以,这几年矛盾很少了。”邓珠说。如今,此类纠纷案件每年发生4、5起,多为口角之争,冲突大幅减少。
“双生兄弟”
贡嘎山上一脉相承的守护信念
邓珠自2022年担任贡嘎山派出所所长,至今已近四年。在此之前,他的哥哥李降措也曾在贡嘎山派出所坚守了7年。2017年,因工作出色,李降措被调到康定市公安局折西分局担任教导员。

邓珠(右)和李降错(左)
邓珠从警前是一名人民教师,哥哥李降措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听到哥哥英勇救援的事迹,看到游客发来的感谢问候,邓珠心中充满向往,也渴望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好警察。
“我刚到这里时,哥哥会详细告诉我哪里救援难度大、需要注意什么,我也经常向他请教。”从警后,在哥哥的言传身教下,邓珠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接班人”。如今,兄弟俩都奋战在公安一线。
“我体力好,救援经验丰富,大大小小的救援活动我都会参与。”无论是高山救援,还是宣传工作,邓珠都亲力亲为,手把手教所里的年轻民警。“投身公安工作的这十几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自己先上,这就是忠诚。”他说。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