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歇山顶和庑殿顶区别(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9 09:51:00    

走过了南北西东,也去过不少名胜古迹,每每看到宫殿、宗庙、陵墓、亭台楼阁等古代建筑,也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其实,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建筑是传承文化的核心,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中国古建里的文化内容太过丰富,今天只整理学习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五种。

  1. 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2.歇山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

歇山顶和庑殿顶的区别在于:歇山顶垂脊和戗脊之间“错位”了一点,一般的屋顶基本上是一条垂脊通到尾,而这歇山顶建的感觉就像是垂脊向下“垂”的时候半路突然感觉累了,“歇”了一会儿,向斜方多“歇”出了两条“戗脊”,所以古代工匠们据此将其取名为“歇山顶”。

3.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4.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5.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亭、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

上述五种屋顶中的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样式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管中窥豹,中国传统等级观念可见一斑。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如故宫的太和殿、太庙、孔庙的大成殿等。

太和殿

大成殿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钟楼、鼓楼等。我们最熟知的天安门城楼就是歇山顶建筑。

天安门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其外形也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属于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用于重要的建筑,如天坛祈年门。

天坛祈年门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宫殿里的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北京历代帝王庙景德门

第五位:悬山顶。主要用于民居、神橱、神库。

先农坛某建筑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为主。

第七位:卷棚顶。由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衍生而出。民间建筑。  



民居

无等级:攒尖顶。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公园里的亭台楼阁等。

颐和园郭如亭

芳洲亭

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比较少使用攒尖顶,但是,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也有单檐、重檐之分。

中和殿

天坛祈年殿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等级”有过研究,他写道:“屋顶等第制度,明清仍沿前朝之制,以四阿(庑殿)为最尊,九脊(歇山)次之,挑山又次之,硬山为下。”

最后来张全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及种种组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而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更好,这是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极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