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树是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云南的芭蕉树分布较为广泛,集中分布于滇东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地区。由于云南是野生芭蕉树的故乡,芭蕉树与云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广泛。在云南饮食文化中,芭蕉树的树心、树叶、树花、果实都可以做成风味独特的美食,各少数民族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可以“吃掉一颗芭蕉树”,本文给大家介绍一棵芭蕉树的美食。

芭蕉树
01.芭蕉树干
芭蕉树干的嫩茎(芭蕉心)可以食用,剥开褐绿色的树干外皮,就可见雪白的嫩茎,一层层包裹成圆柱形,每层中间呈蜂窝状,取其包裹在中心最嫩的部分食用。芭蕉树心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含量较丰富,是减肥者的较好食材,是云南热区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和哈尼族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是美食食材。

芭蕉树心
芭蕉树心质地嫩脆,切成条或丝状直接炒、煮、炖食用,芭蕉心味淡,烹调时多用辣酱、豆豉、辣椒、葱等辅料调配。困难时期,当地民族用芭蕉心和大米混合煮稀饭充饥。哈尼族新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上山砍三棵野芭蕉树,用芭蕉心做菜款待参加婚礼的宾客。客人进餐时,第一口必须吃芭蕉心做的菜肴。

炒芭蕉树心
02.芭蕉叶
新鲜的芭蕉叶大如扇、嫩绿可爱,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民族制作各种食品必不可少的包裹材料,外包芭蕉叶制作的食品,具有芭蕉叶特有的清香。景颇族的绿叶宴和傣族的包烧、包蒸、包烤类菜都用到了芭蕉叶,芭蕉叶能够锁住食材的水分和香味的独特功能,甚至还赋予食物特殊的香气,利用叶子当器皿,创造出了无数佳肴。

包烧菜肴
在盛产芭蕉树的地区,芭蕉叶就是当地居民最好的餐具。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更把芭蕉叶当作食品的天然盛器,吃晌午饭时,随手摘下几片芭蕉叶铺在地上,摆出自带的饭菜,吃得有滋有味。芭蕉树尚未展开的嫩叶可以食用,傣家喜欢把芭蕉嫩叶切成条状,加少许猪肉煸香再依次放小米椒、蒜碎、番茄及条状蕉叶炒熟,“番茄炒芭蕉”清香酸甜,红绿相映。

番茄炒芭蕉叶
03.芭蕉花
芭蕉花是芭蕉树的花苞,一般生长3年以上的芭蕉树才能开花,花苞形如莲花苞,大如纺锤,外皮呈紫红色,内心乳白色,无花蕊,春天开花、中秋才凋落。在云南,芭蕉花是成就美食的重要部位。芭蕉花具有低热、高膳食纤维、高矿物质的营养特点,丰富的谷氨酸赋予了芭蕉花特有的鲜味。

芭蕉花
芭蕉花中单宁含量高,味涩、易褐变,故在剥去芭蕉花苞紫红色外皮,将乳白色花瓣横切成细丝或长条状后要立即放入沸水汆透,捞出后用冷水漂洗脱色并除去涩味后才可加工食用。芭蕉花可炒、煮、炖、凉拌、加工咸菜食用,其味鲜香、嫩脆、十分可口。傣族菜“芭蕉花煮泥鳅”的加工方法为番茄切成块,姜、蒜切碎,和豆豉、辣椒一起放入热油中炒熟后加水煮沸,放入芭蕉花后煮沸,加入泥鳅(或鳝鱼)煮熟,放入当地特有的水香菜、水蕨菜、大芫荽,再加入少量八角粉、盐、味精及糯米粉即成,其颜色鲜艳多彩、汤略带黏稠,味鲜、香、辣、脆。哈尼族以芭蕉花为原料烹制出的民族特色菜“芭蕉花炒狗肉”“暴腌芭蕉花”“五香芭蕉花”如今已进入餐馆,成为当地餐馆的风味招牌菜。

芭蕉花烧肉
04.芭蕉果
芭蕉果,云南习惯叫芭蕉,芭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果皮稍薄,呈灰黄色,无梅花点,果肉乳白色,味甜中带酸涩,体积虽较香蕉大,但口感不如香蕉,产量比香蕉少。芭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的果实,于4000多年前起源于马来西亚,后经印度传播进入非洲,其果曾是人类祖先的主要食物,广泛分布于云南热带地区。芭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属于高热能水果,糖尿病人不宜大量食用。

芭蕉
芭蕉是制作水果色拉的重要原料,还可制成果脯、脆片等小食品,其干粉可添加在面粉中制作各种糕点,在盛产芭蕉和香蕉的热带地区,还用来酿造啤酒。云南的傣族用芭蕉切成条状,蘸上鸡蛋清和淀粉调制的蛋清糊,用热油炸成“油炸芭蕉(香蕉)”,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心稀软,独具浓郁的奶油香味及特有的鲜甜味,是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民族特色菜。“糯米芭蕉”或“糯米香蕉”则是用芭蕉摊在干糯米上,用鲜芭蕉叶包扎成长方形小包,放入水中浸泡1小时后,大火煮熟食用,味清香扑鼻、香甜可口,是傣族最喜爱的午点。

油炸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