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待到秋来九月八全诗的全文(四首菊花诗分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10:21:26    

一、《赵昌寒菊》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枯时始起花。


该诗用了拟人手法,歌颂了菊花的高洁品性。

一二两联主要描写菊花的外形,以“轻肌弱骨”形容花枝纤瘦,像窈窕淑女一样袅娜。

绽开的花朵散发着幽香,金色花蕊更是美艳动人,像流光溢彩的晚霞一样绚丽。

三四两联,进一步写菊花的品格,菊花还是一味良药,可以延年益寿,它也不已群芳争奇斗艳,而是在百草凋零时才开放。

正如宋人郑思肖的《寒菊》诗中所写的那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歌颂了菊花的傲霜开放、正直不屈的高贵品质。

此诗明面写菊花,实则是作者以菊花自比。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首诗正合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也暗戳戳表明了自己高洁不屈的精神品格。


既然引用《寒菊》,第二首就郑思肖:

二、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作者不落俗套,不从菊花的形象着笔,而是从开花时间写起,不与百花同时,表明了菊花与众不同的品格——独立傲然。

三四句写它枯萎后的行状:死而不凋,枯而不落,歌颂菊花宁死不屈的品格。

北风一词,语带双关,既指现实世界中的东风,更喻指北方的蒙元势力。


咏物诗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表面是写物,实际是写人,郑思肖这首也是这样,寒菊,就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他不向新朝称臣、一颗赤胆忠心只为大宋,不改不移。

说到菊花诗,好诗实在是太多了。每到这时,就是我犯病的时候了——选择困难症,谁没有呢?这首好,应该入选;那首也好,不该落选。

头脑中的有无数的小人在打架,不知道怎样选择才好。

可是,品评菊花诗,不说黄巢,那绝对是在耍流氓了。

黄巢,名字响当当的,两首诗直接封神,就拿他压轴吧:

三、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据说是黄巢5岁时写的。假如传言是真,黄巢写诗不是比骆宾王还牛了?

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还是骆宾王七岁时写得呢。两相对比,气势上”简直天上地下啊。

哪怕传者言之凿凿,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的。

这语气,这用词,这霸气侧漏的句子,出自一个乳臭未干的5岁孩童?这可信吗?

这首就不翻译了,大白话,一个霸气傲然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

所以有人推测,这首诗也是写于起义前夕,颇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霸气与杀气。


四、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不是别的,简直就是黄巢起义的口号,号声一响,千军万马直冲咸阳!

说到这首诗,得与歌同看:

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

钩住过往……

菊花残,满地伤

……

黄巢带着他的军马,摆起了冲天香阵,接着就是盛世长安的满地伤痕——府库烧成锦绣灰,天街踏碎公卿骨。


《菊花台》响起,大唐的盛世繁华落幕,而我也该停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