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15年,一部名为《捉妖记》的国产魔幻电影掀起了轰动。这部电影以24.3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创下了内地影史的票房记录,同时还打破了内地院线观影人次的最高纪录。
这个成功的背后,得益于将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融入中国,同时也因为影片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主题内容。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电影创作的一种常见方式。我们将简单解释《捉妖记》的创作思路,同时探讨在这种思路下,如何更好地展现和弘扬本土文化。

《捉妖记》的成功来自于将好莱坞电影制作的方式与中国的情感相结合。这种融合的创作方法使得电影在视觉效果和情感上都能够吸引观众。
电影中也巧妙地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故事世界。在这个故事中,不仅有中国传统神怪的元素,还融入了现代城市的特点和观众熟悉的情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2015年的暑期档,一部名为《捉妖记》的国产魔幻大片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不仅刷新了内地电影票房的历史最高记录,还创造了内地电影院线观影人次的最高纪录。
在如今好莱坞电影主导全球的时代,一部国产魔幻大片如何在暑期档票战中脱颖而出,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引发了观众与电影人的广泛关注,这被称作“胡巴效应”。
导演许诚毅曾在好莱坞积累多年经验,参与制作多部好莱坞动画大片,这些经验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融合式创作意识,使得电影《捉妖记》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成功吸引观众眼球,成为2015年华语电影的巨大成功。
我们将从好莱坞创作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入手,重点分析影片如何将主流审美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同时简要探讨下电影中融合式的类型片叙事模式。

<<·——本土化移植下的好莱坞创作模式——·>>
好莱坞电影至今在全球各国保持着相当高的市场份额,不仅占领了各国电影院线,而且其先进且标准化的电影制片和营销方式也在影响着全球电影制作。
尽管好莱坞在制作和宣传电影时有着既定的标准和尺度,甚至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测算票房和观影人次,但是好莱坞电影在这种标准化制作之后,并没有失去各自独立的艺术特征。
不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立的风格,这也是让世界电影从业者和影迷钦佩的地方。
因此,世界各国的电影人开始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制片模式和标准,试图将这种创作模式移植到不同地域,产生类似的价值。

然而,在学习好莱坞电影成功的制片经验和营销策略时,电影人往往首先尝试仿效好莱坞的创作模式。如今,在我国上映的许多国产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子。
无论是题材的选择、明星的使用、表演风格、叙事结构,还是娱乐化的主题表达,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好莱坞”风格的影响。
有些电影甚至直接翻拍或改编成功的好莱坞电影,希望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本土市场,取得同样高水平的成就。然而,盲目地模仿和强制性的移植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反而导致这些影片备受观众指责,票房表现不如预期。

我国电影市场的热度不断上升,同时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审美趣味也在不断提高。过去只要是影院上映的新片观众都会观看的情况已经过去了,如今观众的观影行为更加成熟。
观众在选择电影时主要关注明星演员阵容、影片类型和视觉效果,而对于内容的选择往往不如前面三个方面那么重要。
此外,影片的娱乐性和喜剧性也是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重要因素,现今观众更希望电影能够带来娱乐,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

电影《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曾在好莱坞梦工场工作多年,参与制作过多部不同类型的动画片、商业片和故事片。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曾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经典动画电影《怪物史瑞克》。通过在梦工场积累的丰富创作和制片经验,许诚毅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回了中国。
于是,在2015年暑期档,观众看到了震惊人心的电影《捉妖记》。它融合了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理念,让许诚毅站在了大师级的位置。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国内电影市场环境相对成熟,国家广电总局对暑期档作为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不断增强,这些都是《捉妖记》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最关键的成功原因在于影片的融合式创作思路,成功地将好莱坞电影创作模式本土化移植到中国。

导演许诚毅巧妙地将好莱坞的制片模式应用于电影《捉妖记》之中,从影片的明星阵容组合到叙事框架的构建,再到叙事情节的编写、卡通形象的设计、场景设定以及对白设计等方面,都展现出精心策划的亮点。
影片的主演井柏然和白百何是当下影视圈备受瞩目的新锐演员,为影片带来了年轻的明星阵容。
与此同时,联合主演的曾志伟、吴君如、闫妮、姜武等人在喜剧电影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为影片的喜剧元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影片的核心人物——卡通形象妖王胡巴,外表憨态可掬,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与年轻观众群体产生共鸣的灵魂角色。
显然,许诚毅巧妙地将这种适应不同观众群体的好莱坞明星制度成功地本土化,通过不同类型的明星来吸引不同受众,构建了整部电影的明星阵容。

在电影上映后的宣传阶段,影片还采用了传统媒体和新兴社交媒体双通道的方式,不仅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杂志上进行宣传,还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创造了“胡巴效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许诚毅成功地将好莱坞的宣传方式在本土进行了完美的实践。
<<·——主流审美与传统文化的瑰丽融合——·>>
《捉妖记》最初在上映时被定义为喜剧和奇幻影片。观众可以将这部电影看作是纯粹的娱乐片,它充分展现了电影艺术的娱乐本质,让观众在电影院里开怀大笑,满足了他们寻求放松精神的观影心态。
这正是导演许诚毅深刻理解好莱坞娱乐文化的成果。他成功地将融合了好莱坞创作思想的中国娱乐大片打造而成,在各种娱乐元素的交织和融合下呈现。

从电影《捉妖记》中可以看出,该片充分体现了主流审美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创作思想。一方面,电影巧妙地运用了当下主流的审美趣味,打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环境。
即使在主题思想上,电影也与时俱进,与观众的现代价值观相契合。
另一方面,电影也积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在现代审美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改编,以一种能够被不同年龄层次和层面的观众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主流审美趋向的展现与探析——·>>
永远紧随潮流的发展并与时下的文化语境相贴合,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好莱坞电影在把握主流审美价值取向方面表现出色,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指南,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爱情观念,甚至人生理想。
在受到多年的好莱坞电影影响后,人们对其产生了一种隐性的认同,这种心理也直接影响了观众在选择观影时的取向。

电影艺术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紧跟文化潮流的发展。无论是反映当下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电影,还是怀旧表现旧时代的电影,亦或是探索电影语言和艺术理念的实验电影,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电影艺术对于时代变迁的呼应。
尽管电影《捉妖记》是一部古装奇幻电影,但其核心艺术创作理念和思想表达都紧密契合了当下时代。这部电影完全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从影片中的核心卡通人物胡巴来看,虽然它是小妖王的形象,却外表像一个可爱的白萝卜,其顽皮可爱的外表让观众忍不住笑出声。
小妖王胡巴的形象设计充分展现了导演许诚毅在好莱坞梦工场多年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他明白制作一部适合各年龄层观众的商业大片,需要创造一个符合所有人审美标准的卡通形象,而加入卡通元素意味着电影会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
尽管小妖王胡巴呈现出天真可爱的形象,但并不显得过于幼稚,它的表情、动作和行为更像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虽然被称为妖王,但小胡巴从未展现过激的暴力行为,这一点与其他妖怪的区别也表现得非常重要。
胡巴与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之间展现出一段深情的“母子情”,呈现出人与妖和谐共生的理想,也隐含了现实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与时下流行的文化氛围相契合。

与此同时,影片也在女性形象方面进行了放大和强化,以贴合发展中的女性主义。
无论是白百何饰演的捉妖师霍小岚、姚晨饰演的登仙楼厨神,还是汤唯饰演的大押店老板娘,都展现出果敢干练的特质,表现出与男性类似的坚毅气质。
特别是捉妖师霍小岚,她体现出超越性别的能力和气魄,在片中坚定地保护着宋天荫。而影片中对于男性形象的处理则倾向于贴合当下的耽美文化,即男性之间的情感关系的美化和幻想。
影片中对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男性形象的处理,以及钟汉良饰演的葛千户对美的痴迷,将男性形象塑造为过去电影中女性所处的“被注视”位置,将男性成为了影片喜剧元素的源泉,同时也成为女性观众耽美欣赏的对象。
《捉妖记》成功地把握了当下潮流和文化脉动,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片在处理男女性别形象上的巧妙转变,展示了对于时下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把握和包容。
通过赋予女性形象更多的力量和决断,以及重新定义男性形象的表现方式,影片实现了对于性别角色的现代重新诠释,与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趣味紧密契合。
这种对于社会变革和文化风向的敏感把握,让影片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吸引了不同性别观众的共鸣与喜爱。
<<·——传统文化的重返与再现——·>>

电影《捉妖记》虽然呈现了一种混合的风格,但其故事改编的核心和基础却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导演许诚毅的初衷是要创作一部关于中国妖怪的新奇幻电影,与传统中国电影对妖怪的恐怖刻画方式进行颠覆,将影片中的中国妖怪塑造成制造欢乐的形象,而不是像电视剧《聊斋》中呈现的可怕妖怪。
因此,许诚毅以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和《聊斋》为基础,创造出了独特的《捉妖记》故事。
影片的故事原型取自《聊斋》中的《宅妖》故事,而人类和妖怪的形象设计则灵感来源于《山海经》。
尽管影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观众却无法感受到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与现代潮流不符,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完全展示了导演许诚毅大胆超前的融合式创作意识。
可以说,影片《捉妖记》中融合的深刻本土化创作意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其成真正的中国奇幻电影,而不仅仅是“引进品”。

长期以来,人们在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或本土文化艺术创作时,往往会认为其不符合潮流,不合时宜。然而,这部影片的成功改编和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能够巧妙地运用融合式的创新意识,传统文化素材就能够成为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根。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影片不仅成功吸引了观众,还展现了一种既尊重传统、又富有创新的创作态度。
这也证明了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本土文化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重新焕发活力,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引领潮流的力量。
<<·——结语——·>>
《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多项新纪录,还展示了与时俱进的融合式创作理念,这种成功的创作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影片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票房成绩,更在于它的创新和文化融合,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种类似于“中国式好莱坞”的大制作商业电影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影片的成功证明了在中国本土背景下,通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并进行创新,中国导演可以在商业电影领域获得成功,并为观众提供有深度、有趣味的电影作品。

该影片的成功也为今后基于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创作注入了信心。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行业在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和现代审美,创造出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又独具特色的影片是完全可能的。
通过这种创作方式,中国电影有望在国际舞台上走向更高的高度。